初探研学

我们赶上了好时机。学校组织研学,初三本不能参加,而现属高中部的我们被特许前往。不仅如此,我们还可以跟高中生一样带手机。自然要去,为什么不去呢?有人想待在家里玩,但毕竟研学是有学分的,谁上学不为了分啊?他们甚至要在学校上两天枯燥乏味的自习。

三选一,去杭州,剩下便都随缘分。在学校还是一片混乱的状况,我模模糊糊就已上了高铁。

南方,究竟是什么样的呢?当车窗逐渐略过大片池塘和斜屋顶时、当我走出高铁站时、当第一顿饭菜上桌时……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魅力。

第一站是西湖。先坐车沿西湖赏景,再坐船横渡西湖,欣赏苏堤、雷峰塔等景点。我倒是十分欣赏苏轼,但可惜没法去苏堤上走一遭,只能听导游讲些妇孺皆知的小故事。

第二站是岳飞庙。岳飞庙很大,其中心祠堂内墙上画有壁画,讲述了岳飞一生的故事。室外的岳飞墓前跪了四尊铜像,游客应该都很熟悉——不然导游在给我们介绍完后,特意说明要文明参观,怎么紧接着一位大爷就抡起鞋子打秦桧呢。

第三站是万松书院。这里不过是一座小山丘,爬上阶梯便是书院;不过是看看孔孟老庄等人,又下了山。

第四站是浙江省博物馆。终于来到了城区,下午的斜阳格外干净。踱步浅浅浏览,却不知已超越导游多远。她明明在抱怨这里的枯燥,却还要走的这么慢。休息一下,继续踏上新的旅途——步行在河边,戴着耳机,心生无比的惬意。

第五站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。与其说是湿地,不如说是河道交错的村落。山清水秀,风景如画,但也一定要设置内容讲解才好,以当地的民俗画蛇添足。

第六站是安昌古镇。这座古镇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古老,两侧都是小店,销售当地食品和纪念品。参观完仁昌酱园,嗅嗅酱油的鲜味,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景点。

第七站是鲁迅故居。这里真是人山人海。鲁迅本是我所敬畏的,大抵不该有许多导游扯着嗓子喊。至于熙熙攘攘的游客和热热闹闹的商店倒是实在不必存在为好。

第八站是鲁镇。鲁镇是根据鲁迅的小说修建的,同样也成了商业圣地。在期间我们体验了越剧,不过老师也只是随意教上两句,所以几乎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学会。

第九站是柯岩—鉴湖景区。这一片区域连着鲁镇,坐船就可抵达。除了风景以外,景区反而没有什么特色,只是徒步距离很长,匆匆略过一些景和物。

第十站是中粮孔乙己酒业有限公司。我很不解,公司为什么要以一个讽刺人物命名呢?难道是希望尽早倒闭吗?不过事实并非如此,眼前一坛坛空酒罐堆在水泥地上,明年春季它们将再度被装满。我们还体验了封坛工艺,就是用泥巴把酒坛盖封起来。可我闻了闻,泥是灰色的,富含了金属的气味。毕竟导游只是说,手工制造黄酒是非遗的,没说泥巴是非遗的。还说手工比机器生产要好。那是当然,简单的科技肯定代替不了手工,同时手工肯定也代替不了真正的科技。

第十一站是东湖。之前的行程已在杭州见过太多的湖,东湖也是大同小异。这是一处采石场遗址,山峰被劈开,石块缓缓运下,铺成条条路。

第十二站是浙江大学。坐车来回3个小时,食堂吃午饭,漫步校园间,校门下拍集体照,去会议厅听讲座。会议厅多时不用,空气中浮满灰尘,一位心理系的学生给我们介绍浙江大学及其心理系,再讲解机器人,最后发了一个小型蜘蛛机器人玩具。其实我对这个行程不大满意,车程如此之长,在校园里漫步闲逛最多只是赏赏风景,校园的面貌还是很模糊。加之最后的讲座很普通,甚至可以说有些敷衍,因此这一站并不很值。

第十三站是周恩来祖居。只要能跟名人扯上关系,什么都能当景区。这里和鲁迅故居一样,已被改成了博物馆,陈列一些时代的文物与照片。

第十三站是兰亭。王羲之在此写下《兰亭集序》,从此变成为了书法圣地。这地方树立着种种石碑,刻的都是书法。王羲之像的两旁则刻着各种临摹版本的“永和九年”。细雨蒙蒙,我们仿古人玩“曲水流觞”,不过场面一度混乱,规则含糊不清,只一转眼的工夫游戏就莫名其妙地结束了。酒杯从上游缓缓漂下,由别人放,由别人拿,你只管喝与背诗。古代实在是比不上现在,我想。

第十四站是沈园。沈园讲述了陆游和唐琬的凄美爱情故事。看完两首《钗头凤》后,我们的研学之旅将要结束了。

在此之前,车上有2位带队老师、1位导游、还有1位没什么存在感的“喊话”老师。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她喊得特别响亮、尖锐、富有穿透力。他们强调了安全准则和注意事项,关乎到我们生存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。非常感谢老师能考虑得这么周到,以至于我们没有一人死亡。同学有句话说得好:我们是刚上高中,不是刚出生!每到一个景点,就走呀走,行呀行,前进再前进;听讲解,拍景观,人群中穿梭。说实话,我的确在研学中有许多收获,但你若问我收获了什么,我又好像什么都说不出。5天的研学旅途,景点很多,早出晚归,但其实许许多多的时间都浪费在饭后的等待、坐车的颠簸、合影前的整队,和导游让我们慢点走,我们低头玩手机,一次次站队查人数,一遍遍念叨讲解词上。合影不知拍了多少张,一句话必须要说上四遍才满意。我们想欣赏,她就会催你抓紧行进;我们往前走,她又会让你放慢脚步。每到一处的目的必是去下一处,每说一句的目的必是说下一句。为什么不肯删减行程,容我们细细品味呢?

如今的社会,到处都渗透进了经济。商业繁华,意义何去何从?敬畏感逐渐消失,就连我们这些学生也变得奢侈。听前面几个女生聊天,一个说花了一百多,一个说花了五百多;我看手机,才花了13元。花钱不是问题,欲望可以满足,可惜我们还不懂价值,往往被蒙蔽,才会看起来大手大脚。但至于为什么有些同学宁可剩下饭菜也想去享受小吃,我可不知道。难道父母出的饭钱不是钱?

不过第三天朋友跟我调侃,他花240买了三把扇子,上可以名字题字,但题字只需20元,扇子反而有60的、80的、140的、220的、360的、440的、甚至还有660的。他说,这扇子纸是金箔,木头是紫檀木吗?他知道实在不值,但既然是纪念品,买了便罢了。商人小贩真是想方设法地用旅游资源赚钱,不过我们只要保持理性和清醒,花钱多也并不是问题。

导游的背诵能力是常人比不了的。我之所以这样肯定,是因为我发现两个导游的说辞完全相同,一字不改。而且,他们在说话过程中如同灵魂出窍、双目无神,即使被打断也像按下暂停一般戛然而止。我们中途换了一次导游,第一位还会在讲解中抱怨几句,而第二位似乎已经纯然是一块石头了。导游们才不管你在干啥、你想干啥,没人听仍旧可以面不改色地讲。这一点在鲁迅故居里表现得尤为明显。在此的鲁迅同课本上简直翻天覆地。他变得极其单纯,不过是一个名字、一个代言人。批判的物件一一陈列,讽刺的人物留作纪念。至于作品的内涵,似乎无法吸引到人,景区便不设;讲解词中也没有,他们就守口如瓶。

杭州和绍兴还是非常美丽的,单从研学手册就能看出来。然而人倒是没有太大的特殊之处。除了之前介绍过的“秦桧仇人”大爷,还有一位“装聋作哑”大爷。这事发生在“曲水流觞”活动期间,我们学校暂时包了景区内的活动场地。但这些都是幻想,由于场地景色优美,他不顾导游和老师们的劝阻,坚持携带相机挺身而入,可谓是游客的中流砥柱。拍完照后,他也仅仅只是骂了几句就走了而已,大概是没有影响到我校活动的进行的。这样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。

在整场紧张有序的研学活动,不知有多少人拼成了一幅幅标致的画卷。我懂得老师们为研学工作尽心尽力、我理解导游工作不容易、我明白商人小贩赚钱的欲望、我知道游客们都想为了自己的利益。

但是,凡事需要有节制。注意事项大可不必每次强调四遍;讲解词大可不必像机器般背得那么熟练;一件纪念品大可不必卖出成百上千;自己的行为大可不必倔强地干扰他人。如果我们换位思考,将心比心,这个世界也许就能添一份善意。

最后,我坐在回程的高铁里,在明亮、温暖且舒适的环境中放松身心,和同学们一起写着游记。天哪,这般温馨才是无与伦比的。

附诗《杭州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